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 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时间: 2024-06-26 13:32:27 |   作者; 乐鱼官网客户端

  

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 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习将“六个强大”确定为金融强国建设的门槛和关键核心要素,即拥有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督管理、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上海肩负为金融强国建设试制度、探新路、补短板的重任。尤其是在建设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方面,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持续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与影响力,助力建设金融强国。

  当前,上海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并在积极地推进深层次改革。在沪金融机构应充分的利用区位优势、传承开放基因、抓住全球化机遇,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不断拓展上海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与国际金融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当前,上海正围绕制度型开放深化金融改革,上海金融行业、金融机构迎来较多先行先试机遇。要推动金融资源与创新政策的快速对接,加快试点各类便利化举措,打造一批创新性、引领性成果,助力上海更好对接高标准国际金融市场规则。

  目前,上海集聚股票、保险、外汇、期货、信托等门类齐全的金融市场,汇集金融理财产品登记、托管、结算、清算等众多金融基础设施,成为全世界金融市场最完备的城市之一。要逐步参与国际金融实物资产交易平台建设,助力完善在债券、股票、期货等领域的发行、交易机制,为国际投资者投资人民币资产提供更便捷、高效的交易渠道,更好满足境外主体对人民币资产的投资需求。

  加快打造符合科学技术创新规律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实现金融中心与科创中心联动发展;通过在岸、离岸金融协调发展以及一站式跨境金融服务等模式,实现金融中心与贸易中心协同融合;通过服务高端航运业,实现金融中心与航运中心相互赋能;通过更合理的金融资源配置,助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金融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功能升级。

  作为金融改革试验田,上海应围绕服务国家大局、维护国家战略安全,提高开放条件下维护金融安全与稳定的能力。在沪金融机构应与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做好配合,积极探索中国特色金融监管新模式。

  比如,联合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共同探索金融科技“监管沙盒”模式,在可控环境下测试新的业务模式和技术应用,通过实操测试和优化来有效识别、评估、控制新兴技术发展应用的潜在风险,确保金融系统安全与稳定。

  提升国际金融中心能级、助力金融强国建设,离不开强大的金融机构作为支撑。新形势下,要对标“运营效率高、抗风险能力强、门类齐全、具有全球布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四个要求,筑牢国际金融中心的微观基础。

  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一定要有高效的社会资源配置能力。这就需要金融机构持续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的有机融合,把党的领导优势充分转化为治理效能,以自身的高效运营助力金融市场提升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同时,加强资源结构优化布局,加快转型突破和体系调优,通过深化改革提升运营效率;强化科学技术赋能,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构建数字基建、数字产品、数字运营、数字风控、数字生态新格局,使数智化成为提高运营效率的强大动能。

  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和永恒主题。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打造风险管理新模式新工具,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强化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关键环节、关键岗位的风险管控,扎实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同时,进一步提升风险防控智能化水平,增强风险预警的精准度和风险化解的有效性。

  强大的金融机构一定要具有丰富的金融理财产品、完善的服务体系,以满足各种类型的市场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新形势下,特别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近年来,浦发银行站在做好“五篇大文章”、服务好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和服务实体经济的高度,重点布局科技金融、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跨境金融、财资金融等“五大赛道”,对各业务领域的系统、产品、服务模式做全面重构,助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国际金融中心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全球布局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在沪金融机构应抓住深化改革开放机遇,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区域开放合作、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等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同时,以实现用户跨境业务需求为出发点,积极布局跨境金融、离岸金融等业务,打造综合化、一站式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为境内企业“走出去”、境外企业“引进来”提供全领域金融服务。

  从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经验来看,金融人才的集聚水平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决定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能级。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归根结底在于人才的竞争。

  联动政府部门、知名高校、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等部门,加大对金融人力资本的投入,加强金融人才联合培训、培养力度,形成资源共享、平台共建、服务共融的人才发展生态,提高金融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数量。

  借助人力资源中介机构专业优势,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立足全球、拓宽视野,加强与国际金融市场对接,搭建国际化的金融人才引进平台,招引全球优秀金融人才。

  优化引进人才学科专业背景布局,重点加强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类等专业背景的金融人才引进和培养,强化金融科技、绿色金融、数字化的经济、科技金融等领域高素质金融人力资本的持续供给,夯实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综合性人才保障体系。

  通过举办国际金融论坛、参与国际金融合作项目等方式加强金融人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上海金融从业人员创造更多的发展平台;通过加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先进的金融理念和技术,吸引国际高端金融人才在上海集聚;通过完善人才激励政策、优化工作环境等方式,精准对接生活安居等需求,吸引并留住国内外优秀的金融人才。

  金融文化是金融发展的重要基础。要统筹处理好传统金融文化与现代金融文化、西方金融文化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关系,引领打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金融文化。

  在沪金融机构应以“红色”文化为初心,为实体经济服务;以“蓝色”文化聚民生,为长尾市场服务;以“绿色”文化打底色,助力绿色低碳和环保服务;以“亮色”文化做科技,打造科创中心金名片,进一步形成具有上海特点的“四色”金融文化。

上一篇:【48812】在推动临港高水平金融敞开的过程中 开展离岸金融和跨境是要点途径和要害抓手
下一篇:陈金山会见:高金组团出席临港开放大会并主办离岸金融与跨境金融主题研讨会 SAIF动态